三月中我趁學校的春假去冰島生日(最好不要問幾歲!)旅遊

除了冰島迷人大自然環境,冰航提供的機上音樂、特別讓人驚喜

img_20180321_175751891_hdr

不只是音樂種類多,單曲選擇真內行…

冰航好像考慮航空公司可塑造觀眾(就是關在飛機上幾個小時的乘客)對國家的印象,所以特別介紹冰島樂手、作曲家、樂團、等音樂人。更有趣的是,每一個音樂種類,都有代表性的冰島音樂人,還有一個專題冰島音樂頻道和冰島電音、冰島童謠、冰島非主流的MIX TAPE,這樣只要坐冰航很容易接觸到冰島音樂

20160304_184759
冰航機上音樂頻道聽得到冰島黑金屬音樂。美國阿拉斯加大學北歐滑雪隊隊員看到就驚嘆!(http://uaanordic.blogspot.com/2016/03/tattoo.html)

冰島音樂界如此生氣蓬勃,讓我很佩服,既然冰島人口不到一百萬人,但是對本土文化充滿信心

冰島,無論面積還是人口,的確很小,而且是一個曾經被殖民幾百年的邊緣國家,冰島人近年來遇到全球化所引起的經濟危機、文化衝擊以及焦慮,有時為了自己語言、文化的未來感到不安

這一方面,跟台灣有一點相似,所以冰島人能堅持本土文化值得我們學習

冰航介紹本土非主流音樂、影集、等,使得乘客對冰島大自然外的景觀充滿好奇,期望更了解冰島,這樣可能屬於台灣最近經常聽到的『軟勢力』,記得2013年文化部長參加金曲獎時,主持人再三提到缺乏正常國際地位的台灣更需要以文化跟國際接軌,這可能是不管藍綠都會支持的文化政策

不知道增加軟勢力是否文化工作者的使命(其實我覺得是沒有必要的),但是很多台灣的文化工作者感到國際觀眾(或市場)難以連結,雖然說文化部、原民會都有貼補、獎勵,推銷比製作難一些

但是,跟冰島比起來,台灣文化業有一個毛病:對岸好像有一個超大現成的市場,所以『國語歌壇』(即台灣主流中文歌曲音樂製作圈)已經成為一個抄襲韓貨+加中文歌詞的討好中國消費者、缺乏自己生命價值的產品

這種產品可以在國際代表台灣音樂嗎?

如果坐台灣的航空公司,如華航、長榮,我們難以接觸到台灣的聲音,除了那些主流音樂以外。華航雖推行台灣原住民視覺文化、等本土設計,可是航空公司好像亦然對台灣原住民歌手、等台灣本土音樂人缺乏信心,反正坐華航、長榮,不會覺得該公司機上娛樂頻道有任何特色


華航以Masalu, Taiwan!彩繪機介紹台灣排灣族文化,彩繪意外還有文化內涵嗎?

疑惑的是,台灣音樂人彈出唱出製作出的聲音非常多元,除了主流流行音樂以外,有各種各樣的樂團、作曲家、製作者、木吉他歌手、聲音工作者、等,機上頻道為何不懂得推廣?

我相信如果來台灣的商人、觀光客、外籍勞工、可以在飛機上接觸到台灣特有的音樂和聲音景觀,這樣會幫助乘客進一步認識台灣,同時會增加台灣非主流音樂人的知名度

但是這樣的做法先需要一種堅持,一種視野